空天地一体化“绿色大脑”揭幕数字双碳新时代

  北京8月2日电 (陈大兴)健康发展的碳交易市场离不开完善准确的碳排放大数据。今后,这一数据将可能由卫星、飞艇、无人机和地面综合能碳应用管理平台即时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综合监测管理治理平台“绿色大脑”日前在京发布,揭开“数字双碳”精准化新时代的序幕。

  “绿色大脑”平台在日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召开的数字双碳高峰论坛上亮相。该平台集合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飞艇遥感监测系统、无人机监测系统和地面综合能碳应用管理平台及相关数字化智能化治理系统,构建了城市上空“500公里(卫星)-20公里(飞艇)-100米(无人机)”城市外源空间大气温室气体和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网络,同时将城市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及居民等碳排放主体全面接入地面综合能碳应用管理平台,城市管理者即可全方位实现对各类碳排放主体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执行会长常青 曾晓芸 摄
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执行会长常青 曾晓芸 摄

  精准监测和管理碳排放数据的“绿色大脑”,将进一步助推碳交易市场发展,从而以金融杠杆的力量服务于我国“3060”碳中和战略。

  会上,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与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现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中国标准化协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等12家新成员举行实验室联合共建签约仪式,联合实验室将在双碳园区、双碳城市的标准化建设、工业碳排放指数及碳监测、碳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 曾晓芸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 曾晓芸 摄

  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执行会长常青介绍,“绿色大脑”所构建的覆盖各领域的“空天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综合监测管理治理平台,可以实现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核查、核证、生态环境评估及修复核查,提供碳双控管理、能源分项计量、碳排放测算、碳减排测算、能耗预测、能效评估、优化控制、相关治理、故障预警等专业服务,有效解决碳排放数据的精准监测、管理、治理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双碳领域的政策制订、实施、监督、考核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碳源碳汇交易主体摸清自身碳源底数、积极参与碳汇交易提供可信的数据来源,有望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从专业角度阐释了“绿色大脑”体现出的创新性,认为这是“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生动体现,体现了参与平台研发的各单位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担当作为。他指出,卫星遥感技术领衔的空天地一体化平台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具有很多鲜明的优点,是大势所趋。(完)